一轮皓月当空,江面辽阔,石壁上映衬出清冷的光。有幽扬的萧声和着歌声传来,夜色中,独见一叶扁舟从远处徐徐飘来。船头上,一人负手而立,良久无言。他正是四十三岁的苏轼,从“乌台诗案”中捡回一命后,被贬到了相传是赤壁之战的所在地──黄州。

公元1080年,正当壮年的苏东坡由于名动一时的“乌台诗案”,被贬谪到黄州。带着政坛和文坛泼的一身脏水,带着从高处摔落的理想,还带着一大家子20多口人,他来到长江边上的一个穷苦小镇,他的生活无着,好在朋友马正卿在城东为他弄到了一片几十亩的荒地。

他脱去了文人的长袍方巾,改穿上了农人的芒鞋短褂。他忙着筑水坝,建鱼池,从邻居处移菜苗,从老家四川托人找菜种。

一片大荒地,终于被他改造成有稻田麦田,桑林果园的小农场,他也在终日的劳作中找到了快乐,索性自封“东坡居士”。

当你遇到重大挫折的时候,这就是站起来的第一步。接受能改变的,承认不能改变的。然后从最细微之处起,让生活美好起来。

钱穆先生说:

苏东坡诗之伟大,因他一辈子没有在政治上得意过。他一生奔走潦倒,波澜曲折都在诗里见。

可是,我们印象里的苏东坡,却是豁达,有趣的代表,那些烦恼仿佛都不存在。

佛语说,尘世间一切,皆由心起。心若简单,生活就简单;心若复杂,生活就充满痛苦。

中国历史上最有文艺范的至情至性之人

人生没有坦途,每个人都会遇到各种烦心事、伤心事。只要把心放宽,看开看淡,波折的人生照样可以过得有滋有味,精彩不停。

中国历史上最有文艺范的至情至性之人

在黄州,苏轼住在江边的一间简陋小房里,没有积蓄没钱吃饭,苏轼不得不亲自下地耕种。面对生活上的窘迫,苏轼并未将身外之物的多寡看在眼里。江边小屋他住的十分快活。

苏轼是最文艺范的吃货,吃遍全天下。不仅爱吃,还爱鼓捣各种美食的做法。他做的豆粥软如酥,蒸的鱼香滑可口,还留下许多以他名字命名的佳肴,如著名的东坡肉、东坡肘子、东坡豆腐等等。

他把各种山珍野味写进诗词里,一派活色生香。他说春天是竹外桃花三两枝,春江水暖鸭先知,下一句却是蒌蒿满地芦芽短,正是河豚欲上时。相传苏东坡吃了河豚肉后说也值得一死。

他嗜猪肉如命,专门做了一首诗猪肉颂:净洗铛,少著水,柴头罨烟焰不起。待他自熟莫催他,火候足时他自美。

这是说用白水煮猪肉,而非现在的红烧做法。做竹笋烧肉时,他写无竹令人俗,无肉使人瘦,不俗又不瘦,竹笋焖猪肉,一下子拉高这道菜的逼格。

苏东坡爱喝酒,还懂酿酒,自创罗浮春、万家春等美酒。但是他酒量不行,他说予饮酒终日,不过五合。五合差不多就是半升,他却一天都喝不完。但是每次有客人来,他却一定要置酒,因为每次看到别人饮酒,苏东坡觉得自己心中也浩浩焉,落落焉,酣适之味乃过于客。他看着别人喝酒,心中比别人更觉得酣甜,至情至性之极。

苏东坡一生被贬四次,外加各种外调,换作别人,估计已经绝望得没有人生了,而他却心理强大到贬哪里玩哪里,玩到哪里吃哪里,绝对是游记玩家的鼻祖。

比如被贬黄州,他便说长江绕郭知鱼美,好竹连山觉笋香。贬到惠州,他要日啖荔枝三百颗,不辞长作岭南人。

他在黄州写下的寒食帖,被称为天下第三行书,通篇跌宕起伏,恣肆豪迈。他却说自己的字是石压蛤蟆体,像被石头压着的癞蛤蟆。再看他的寒食帖,确多呈横偏,略向左倾,不禁让人莞尔。他把自己的学问比成猪肉,食猪肉实美而真饱也,说猪肉美味又管饱。不过东坡这么爱猪肉,这也不算自黑了。

绍圣四年,时年六十二岁的苏轼被放逐到海南儋州。宋朝时的海南还是荒凉的蛮夷之地,被贬至此处的苏轼并未一蹶不振,而是扎下根来,办学堂,兴教化,把日子过得风生水起,成为儋州文化的开拓者。在儋州,他写下“我本儋耳氏,寄生西蜀州”来表达对儋州之地的热爱。儋州并未成为苏轼人生的埋葬地,而是成为了其幸福的源泉。苏轼将他的三次被贬经历看作他毕生的事业,“问汝平身事业,黄州惠州儋州”。

幸福不是别人给你的,而是自己给自己的。人要学会知足,常言道:祸莫大于不知足,咎莫大于欲得。如果一个人不懂得知足,便会失去生活的意义与方向。幸福不是房子有多大,而是房子里的笑声有多美。父母健在难道不是幸福?爱人相伴朋友相随难道不是幸福?家无病人一家和睦难道不是幸福?幸福不在金钱物质,而是你爱的人就在你身边。

事事不能尽如人意,幸福生活的关键还在于自己。懂得简单之道,明白知足之理,才能收获幸福人生。

一忧一喜皆心火,一荣一枯皆眼尘,静心看透炎凉事,千古不做梦里人。

苏轼《致季常尺牍》,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

林语堂先生在《苏东坡传》中写道:“一提到苏东坡,中国人总是亲切而温暖地会心一笑”。

这大概就是对苏东坡最好的诠释。

林语堂还说,元气淋漓富有生机的人总是不容易理解的。提起苏东坡,大多数人都会微笑。因为他像身边一个有趣的朋友,有个性却会藏锋,有生活情趣,这或许就是千年来人们都会喜欢他的原因吧。

综合自书画半亩等,图文版权归原作者

明伦书院——“全国十佳国学教育机构”